詢盤與報價:進口商向東南亞供應商發(fā)送詢盤,明確所需齒輪的規(guī)格、數量、質量標準等信息。供應商根據詢盤內容報價,包括貨物價格、交貨期、付款方式等。在此過程中,雙方需就貿易術語達成一致,如常用的FOB(Free on Board,船上交貨價)、CIF(Cost, Insurance and Freight,成本加保險費、運費價)等。若采用FOB術語,意味著供應商負責將貨物在指定裝運港裝上船,而進口商需負責租船訂艙及后續(xù)運輸保險等費用;若采用CIF術語,供應商則需承擔貨物運至目的港的成本、保險費和運費。
開立Аккредитив(若采用信用證付款):若雙方約定以信用證(Letter of Credit,簡稱L/C)方式付款,進口商需在合同規(guī)定的時間內向銀行申請開立信用證。信用證是銀行根據進口商的申請,向出口商開具的一種有條件的付款承諾。銀行在審核信用證申請時,會嚴格按照合同條款進行,確保信用證內容與合同一致。出口商收到信用證后,需仔細審核信用證條款,若發(fā)現(xiàn)不符點,應及時要求進口商修改信用證。
報關與清關:貨物到達目的港前,進口商需準備好相關報關文件,如商業(yè)發(fā)票、提單、裝箱單、進口許可證(若需要)等,向海關申報進口。海關會對貨物進行查驗,核實貨物的真實性、合法性和準確性。在清關過程中,可能會涉及到關稅和增值稅的繳納。不同國家和地區(qū)的關稅政策和稅率不同,進口商需提前了解相關信息,確保順利清關。例如,在東盟國家,部分齒輪產品可能享受優(yōu)惠關稅待遇,但需提供相應的Сертификат о происхождении товара明文件。